顯示具有 報章投稿 - 明報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報章投稿 - 明報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過猶不及


***拙作刊於2013年9月9日明報自由談專欄
 
最 近 和 太 太 談 起 兒 時 往 事 。 彼 此 家 境 有 別 , 因 而 各 有 不 同 遭 遇 。

太 太 是 幼 女 , 生 於 基 層 家 庭 , 父 母 為 口 奔 馳 , 她 自 幼 便 比 較 獨 立 。 她 就 讀 的 幼 稚 園 離 她 家 很 近 , 上 學 只 需 走 一 條 直 路 , 她 記 得 大 概 在 幼 稚 園 高 班 開 始 , 她 便 獨 個 兒 上 學 。 現 在 想 來 岳 母 可 能 每 天 都 由 露 台 看 覑 她 的 小 背 影 一 步 一 步 的 上 學 去 。

我 蠻 佩 服 太 太 的 。 稚 兒 園 階 段 的 我 應 該 還 未 有 她 的 獨 立 能 力 。 我 生 於 小 康 之 家 , 父 母 照 顧 周 全 , 大 概 小 四 過 後 我 才 會 自 行 上 學 。

這 陣 子 有 報 道 指 現 時 某 些 大 學 學 系 會 舉 辦 家 長 簡 介 會 , 有 些 大 學 會 舉 辦 家 長 迎 新 日 , 甚 至 乎 舉 辦 中 小 學 才 有 的 家 長 日 。 這 種 現 象 究 竟 是 家 長 的 責 任 ? 學 校 的 責 任 ? 還 是 大 學 生 的 責 任 ?

現 今 的 大 學 生 真 的 是 如 此 窩 囊 , 不 懂 自 理 , 需 要 透 過 大 學 舉 辦 家 長 日 來 督 促 學 生 在 校 表 現 ? 其 實 大 學 生 已 是 成 年 人 , 大 學 正 好 是 鍛 煉 他 們 自 主 獨 立 的 場 所 。 以 此 推 論 , 同 齡 不 能 升 讀 大 學 的 學 生 , 在 同 年 投 身 社 會 工 作 , 公 司 是 否 又 要 在 最 初 四 年 舉 辦 家 長 日 , 督 促 該 員 工 在 公 司 表 現 ? 儘 管 你 強 行 指 摘 學 生 長 期 依 賴 , 可 是 也 得 拜 託 學 校 和 家 長 聯 手 製 造 可 依 賴 的 環 境 給 他 們 才 能 成 事 。

「 你 長 大 了 , 由 四 年 級 開 始 便 自 行 上 學 吧 ! 不 能 一 直 依 賴 媽 媽 的 。 」 如 果 當 日 母 親 不 提 出 , 我 也 可 能 一 直 由 她 帶 我 上 學 去 。

愛 和 溺 愛 只 是 一 線 之 差 , 一 直 擔 心 孩 子 不 能 自 立 , 事 事 照 顧 周 到 , 他 便 會 如 你 所 願 不 會 長 大 。 過 猶 不 及 , 愛 他 最 終 只 會 變 成 害 他 。
 

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

Comfort Zone



與朋友飯聚時談及近期熱門的求愛真人騷電視節目,當中有一個環節是要求參賽者打破自己的 Comfort Zone (舒適區),在街上結識陌生女子。友人對此深感認同,哀嘆以往在戀愛路上也被困在 Comfort Zone,未敢在鬧市與素未謀面的女子搭訕。
對此,我實在是深感驚訝。
香港實在有太多人追捧「正能量」,情況已到達迷信的地步,凡以「正能量」包裝的事情,不論是如何荒誕,當中存在多少矛盾,總必然有其市場。
須知道任何正面的大道理被抽空來討論,該「道理」必然是正確且沒有破綻。比如有人在端午節義贈糭子給老弱基層聊表心意,抽空來看必然是好事一樁,但有政黨以贈送「蛇齋餅糭」為名賂賄基層選票,義贈糭子這件事就變得為人齒冷。
香港現在就是氾濫著「正能量」,在大街小巷你都能看到用「正能量」包裝的身影:政客、層壓式傳銷人員、電視節目、電影、人生教練等… … 偏偏很多人身陷旋渦而不自知。
「我不認為未敢與陌生女子搭訕是失敗的。任何人想擴闊社交圈子結異性,首先想到的總會是參加興趣班、上教會、做義工、甚至轉工!如果要跑到街上去認識陌生女性才算是誇越Comfort Zone,你的Comfort Zone未免太大了吧? 這個節目只是借comfort Zone 這大道理來合理化在街上與異性搭訕,目的就是提高收視。」
最後,我問朋友一句:「你認識多少已婚或未婚戀人是因在街上搭訕認識而開花結果?」

刊於六月二十七日明報副刊自由談專欄